2025年8月1日-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深刻体现了母乳喂养对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旨在强调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母乳喂养促进工作机制,完善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体系、服务网络、场所设施,不断提升母乳喂养水平。

母乳是天然、安全、营养、可再生的“超级食品”。母乳喂养不仅促进母亲和婴儿的身心健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显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公共卫生负担,还无需额外消耗能源,这种环保的育儿方式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益处远超人们想象。

为积极响应“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宿迁钟吾医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巧。医院分别在门诊、产科病区及孕妇学校张贴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展板,开展母乳喂养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的知识讲座及义诊,向孕产妇及家属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折页,普及母乳喂养知识,让准爸爸和准妈妈以及家人了解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及重要性,提高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


护士为产妇做个性化母乳喂养指导
①观察哺乳姿势(摇篮式、侧卧式等)和婴儿含接姿势(是否含住大部分乳晕,下唇外翻,吸吮时脸颊圆鼓无凹陷)。
②检查婴儿吸吮是否有效(是否有节奏的吞咽声)。
①检查乳头有无皲裂、肿胀、白点(可能为乳腺管堵塞)。
②触诊乳房是否有硬块、红肿(警惕乳腺炎)。
询问哺乳频率(新生儿建议按需喂养,每天至少8-12次)。

母乳不仅能够提供婴儿出生初期所需的所有营养素,而且母乳蛋白颗粒较小,孩子更容易消化、吸收和利用;母乳中的免疫因子是孩子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坚强后盾,不仅能够预防感染、过敏性疾病,长远来看还能够预防宝宝未来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婴儿吸吮母乳的动作还能促进口腔的发育,为日后的语言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分观点宣称:出生前三天没有母乳,可以先喝配方奶过渡。其实奶瓶干预一方面会影响妈妈泌乳,也干扰了孩子在妈妈身上吸吮练习的机会,反而导致妈妈奶量减少或者孩子出现乳头混淆的情况,最终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或者被迫混合喂养。
其实,我们的身体从孕14周左右开始就已经开始产奶,孕晚期也已经为宝宝储备了口粮,生产后会在激素的加持下开始泌乳,产后只要让宝宝做好充分有效的吸吮,前三天也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婴儿的需求的。
实际上,不管在任何时间,母乳都一定是更有营养的,只是母乳的营养成分会根据婴儿的生长需求发生变化。超过六个月宝宝需要添加辅食,这也并非母乳没有营养了,只是母乳的营养不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而已。这个时候单独的配方奶也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同样需要添加辅食。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喂母乳,妈妈就要吃更多的饭、喝大量荤汤来保证乳汁充足以及乳汁中的营养。
实际上,只要孩子有效吸吮,妈妈保持正常饮食就能够保证乳汁充足,身体会自动调节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并不会受妈妈饮食的影响,所以不需要为了喂母乳大吃大喝,反而是母乳喂养可以增加热量消耗,让妈妈尽快恢复到孕前的体重。
母乳喂养不仅是一种喂养方式,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和健康的守护。2025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也提醒我们,每一位母亲都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和专业的支持,让我们携手构建一个真正尊重哺乳、支持母乳喂养的社会,让每一滴母乳的滋养,都化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为儿童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