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原来你是这young的医生 | 骨科文亮:学医没有‘快捷键’,只有‘终身学习’的源代码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弘扬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职业精神,生动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展现宿迁钟吾医院医师队伍职业风采,我们特别推出医师节系列报道【原来你是这young的医生】,讲述青年医者精益求精的从医之路,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白衣战士。

图片

文亮 

骨科 副主任医师

十五年前,刚走出医学院校门的文亮,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满腔热忱,踏入了医院骨科的大门。“希望能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实实在在的为患者减轻痛苦。”从刚入行的青涩学子,到如今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份初心,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刚走上医生岗位不久,文亮就遇到了一位让他从医至今都难忘的患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老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患者术后感染需要将伤口敞开引流,十几厘米的刀口暴露着骨骼,景象触目惊心。“每次换药都要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病人疼得直哆嗦,我们看着也揪心。”文亮回忆道。感染初期脓液渗出多,他每天坚持两次换药,哪怕遇上休息日、大雪天,也从家里赶来。当时医疗条件差,经常需要和同事打着手电照亮创面才能完成操作。一个月后,当老人伤口愈合、顺利出院时,文亮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医生”二字的重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也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在临床工作中,他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亚专科发展方向,逐渐对脊柱类疾病产生了兴趣。为了掌握更先进、微创的骨科治疗技术,文亮先后多次到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骨科进修,将脊柱内镜等微创技术带回科室。“每周数十台的手术,有时候一台手术需要五六个小时持续不停歇。骨科是一个经验学科,病种疾患杂,很多问题都是系统问题,特别是脊柱外科,成长路径陡峭,需要保持不断的学习,精进技术。”文亮说。按照1万小时定律说,一件事练习了1万小时就熟能生巧,但对于医学生而言,这远远不够,从手术路径的战略抉择,到每一颗螺丝钉钉的位置都需要经过反复模拟推演,才能将手术效果推向极致。

在精进手术技术的同时,文亮将目光投向了因身体条件受限、或对手术存在顾虑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他主导开展了脊柱疼痛保守治疗管理项目,用射频消融术为不能手术的患者缓解痛苦,填补了科室在该领域的空白,并配合科室制定了内镜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疗规范及术中操作标准,推动科室诊疗更加规范化。

创新不必总是宏大的,那些看似细微的改变,也能在医疗实践中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谈及寄语未来,文亮说,“医路是一条辛苦之路,要终身学习,终身沉淀。”对生命敬畏,对医术执着,对患者热忱,或许这就是一个医者最动人的模样。